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乌海市人民政府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乌达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3日在乌达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6-12-08 00:00:00   作者:菅文龙   来源:菅文龙   浏览次数:


——2016113在乌达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乌达区人民政府区长 韩丽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发展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这一主题,全力以赴稳增长、添后劲,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末,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期末的1.5倍,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比例达到0.669.43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美元,高于自治区和全市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我区获批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业经济稳步攀升。预计工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2.7%;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9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引进1个投资超百亿元、6个投资超十亿元、25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引入3家全国500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3家企业入围自治区民营企业百强名录。农业和第三产业协同并进。预计农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年均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5亿元,年均增长9.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葡萄、蔬菜特色精品农业,开工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整理土地1000余亩,蔬菜自给率由16.6%提高到27.1%吉奥尼被认定为自治区著名商标。着力培育商贸服务业,先锋商业街、维邦市场投入使用,嘉华连锁超市落地运营,吉奥尼酒庄、蒙古风情园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发展后劲不断积蓄。加强产业链招商和定向化招商,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2个,引进到位资金314.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强化资金保障能力,储备PPP项目20个,3个项目进入国家PPP项目库,5家企业纳入新三板直接融资项目名单,帮助企业争取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等各类资金5.5亿元。

——五年来,我们围绕转型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夯基础、育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围绕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煤电化一体化发展道路、差异化发展理念、循环化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发展引擎四条路径,着力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耦合衔接,突出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工业经济初步实现了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转变。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基础化工优势更加稳固,电石、PVC产能分别达到235万吨和78万吨,均占全市总产能的70%以上。产业延伸成效明显,煤化工、氯碱化工逐步由粗放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非煤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78.3%。精细化工产业高点起步,成功引进宜化季戊四醇、源宏医药中间体等30余个精细化工项目,腾龙、佳瑞米获得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核准,精细化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攀升至21.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乌达工业园被评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煤电化一体化优势凸显。电力项目报批取得突破,建成6个自备电厂,骨干企业全部配建能源动力车间,全区装机容量达到115万千瓦。13户企业进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交易电量71.2亿千瓦时,降低生产成本1.6亿元。循环利用体系渐具雏形。着力推进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利用,引进蓝益环保垃圾发电项目,建成津达对二氯苯、利康消毒剂等一批氯碱平衡型项目和永泉环保、恒宇建材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基本形成了企业内部闭合、产业之间融合、区域横向联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宜化被评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逐步释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和技术革新达到271项,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和研发中心达到11家。持续加强产学研联合,引进行业领先的1,4-丁二醇生产技术和草铵膦生产工艺,君正、恒业成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乌达工业园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工业配套设施提质升档。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精细化工集聚区规划,工业园规划面积由11.4平方公里扩容至40平方公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零排放工程,君正铁路专用线建成投用,蒸汽、天然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400/小时和1万立方米/小时。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型环保技术,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电石渣脱硫剂等一批优质环保项目投入运行,电石炉尾气煅烧白灰技术处于行业领军水平,单位GDP能耗总量下降16.3%,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推动淘汰落后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引导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和存量资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60户,引导9户传统单一型企业成功转型,收储土地200万平方米,腾出用能空间550万吨标准煤。

——五年来,我们突出宜居这一重点,坚持不懈提功能、促管理,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7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建成区面积由9.8平方公里增加至18.2平方公里。农区面貌实现新变化。全面启动十个全覆盖扩面提质工程,翻新加固危旧房屋79户,新修改造街路巷道18.5公里,新建改建4个社区活动广场、4个文化活动室,建成泽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便民连锁超市,惠及农区居民1800余人棚户区改造工程迈出新步伐。完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一期工程,安居、新达等9个安置小区竣工入住,二期永昌、金祥、锦湖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启动,建成保障性住房16310套、140万平方米。稳妥有序推进各类保障房分配工作,11353户居民喜迁新居,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城市服务功能得到新提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实施,滨河西区、城市色彩、景观节点等30余项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初步实现了城市总规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有机衔接、多规融合。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通达街、滨湖路等道路项目24项、2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5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网62.2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滨海新城安全饮水等一批公用工程相继投用,城市内在功能稳步提高。生态绿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累计投入3亿元,实施了中央森林公园、安运苗圃等50余个绿化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品质,建成巴音赛河景观改造工程,启动沃尔特沟综合治理,环城水系框架初具形态。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强化条块协作和部门联动,推动执法力量向服务管理一线下沉,高位监管、公众参与的大城管运行体制初步构建。大力实施城市管理提升工程,重点整治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打造了巴音赛街、胜利街、解放路3条文明示范街,群众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五年来,我们抓牢民生这一根本,不遗余力保基本、增福祉,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累计用于民生支出33.1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74.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一五期末的1.7倍,年均增长11.2%就业创业成绩显著。以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为抓手,突出实用型就业技能培训,家政物业、计算机等9个标准化培训实训基地投入运行,实施各类就业培训18977人次。加大就业公共服务和帮扶力度,聚焦“4050”人员、库区移民、残疾人等群体,利用公益岗、企业辅助岗等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495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帮助3310人实现了创业梦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充分用好各类参保优惠政策,采取政府补贴、以贷促参等方式,帮助1.4万名困难人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适龄人员领取养老金比例达到97%;工病亡遗属、优抚对象、低保户等群体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实现了常住户籍人口人人有医保。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低收入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大幅提高,发放低保、医疗、教育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2亿元。教育质量大幅跃升。累计投入6.4亿元,新建改造十六中、十二中教学楼等38个项目,完成6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实施区域中心城区教育支撑战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同步推进,全区一级以上优质幼儿园达到7所,中考投考率、平均分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成功开设北师大乌海附校高中部。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引进优秀教师510人。品牌教育成效凸显,北师大乌海附校跻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学校行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注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免费提供11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文体事业成果丰硕。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成立了京剧、曲艺等各类文体队伍94支,广泛开展了广场文化艺术节、社团巡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校园足球联赛和乒乓球、羽毛球等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10个书法基地和20个书法活动室,区图书馆成为全市首个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人民广场被评为自治区特色文化广场和十佳文化广场。

——五年来,我们围绕和谐这一理念,持之以恒抓治理、促文明,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2015年自治区文明城区测评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在自治区29个参评旗县区中位居第5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了85名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典型榜样,1人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1人入选2015年度第11中国好人榜。我区获得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905件,办复率100%大调解工作格局日益完善,设立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42个,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56件,圆满完成六五普法验收。我区被授予自治区首批法治旗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探索推行两带动一平台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街道、社区职责关系,基层微治理体系基本建立。社区建设不断加强,3个社区进入自治区标准化示范社区行列,爱民佳苑社区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等荣誉,新达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着力畅通群众合理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化解企业改制、棚户区搬迁等信访积案162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先锋、景泰等30个住宅小区技防改造,刑事警情比十一五期末下降30.1%。禁毒戒毒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自治区毒品重点整治区摘牌验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全方位监管劳动用工行为,办结劳动监察和仲裁案件1026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我区被评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把握效能这一关键,标本兼治转作风、树形象,执政能力持续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配套规定,清理办公用房1.1万平方米,收缴处置公务用车65辆,三公经费支出年均递减27.5%,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组成部门由25个整合优化为22个。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43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清理核减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5项,制定出台行政权力清单,3523项行政权力向社会公开公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双拥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刚刚走过的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叠加、各种风险交织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稳住民生保障、稳控风险隐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8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亿元,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700元,增长7.2%,较好地完成了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眸十二五,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区情实际,探索具有乌达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必须坚持抢抓机遇、精准发力,充分利用各种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自选先试,既要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又要研究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体会和经验是五年发展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遵循。

收获伴随艰辛,成就凝结付出。上述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区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乌达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企业家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投资增长后劲乏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城市配套功能尚不完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能力不强,民生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少数干部思想观念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研究政策的深度不够,能力素质仍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乌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一并审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

——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产要素逐步集聚,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特殊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平方米,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以上,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机制体制更加健全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持续提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着宏观形势趋紧、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乏力、区域竞争加剧等困难挑战,也面临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加快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等良好契机。同时迎来了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培育发展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等宝贵机遇,特别是自治区明确提出将乌海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自治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为我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增长极提供了前进方向和发展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坚定信心,狠下决心,着力抓好等关键点和突破口,努力把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期保持下去。一要找准的平衡点,以为前提,以为目标,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推进经济发展稳中提质;二要把握的结合点,以为方向,以为举措,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防范应对各类风险隐患;三要统筹的契合点,以为基础,以为根本,着力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坚决守住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发展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亿元,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00元,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约束性控制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保稳定、降成本、扩投资,以更优的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稳步向好

打好稳定增长组合拳把稳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健全区级领导对点包企、部门负责人对口帮企、项目责任人专人联企服务机制,积极落实各项保稳定政策措施,实行一企一策一类一策精准化服务,确保重点企业稳定运行。落实国家、自治区减税降费等政策,扩大电力多边交易范围,推行点对点直供电价格联动改革,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引导宜化、恒业成等企业加强技术革新,推广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充分发挥企业联合会平台作用,推动企业间互动互促和信息资源共享。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环节。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充分运用乌海市产业发展基金、协力发展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采取转贷、续贷、缓息等措施,帮助有潜力的企业提高信贷能力。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范围,支持腾龙、良峰等企业进入新三板、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大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产业转移、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把稳项目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建成项目抓投产,确保良峰2-萘酚、源宏医药中间体等项目达产达效;新上项目抓开工,力促东源二期2×35万千瓦发电、家景30万吨甲醇等项目顺利实施;拟建项目抓前期,做好源达染料、鑫达利2-甲基吡啶等项目审批工作;签约项目抓落地,提高在谈项目履约率,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梯次推进。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氯碱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君正、宜化等骨干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挥氯碱企业资金、管理优势,推进企业间联合协作、股权参与、兼并重组,提升PVC1,4-丁二醇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建设水平,做大做强全国重要的氯碱化工循环基地。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以家景3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为支撑,由煤向焦、向气转化延伸,建设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佳瑞米、腾龙监控化学品生产许可资质,完善农药中间体及农药原药产业链;依托源宏氧氟沙星、永宁头孢类原料药项目,培育发展高端医药产业,全力打造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和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形成各具特色、互动并进的产业格局。

提升工业发展承载能力。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启动东源固废填埋场和如意路物流通道建设,建成以恒业成为热源点的蒸汽管网接入工程,完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扩建和中水回用工程优化区域电力网络,启动乌达北500千伏电源点建设,实施苏海图、如意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启用园区110千伏变电站,满足精细化工双电源供电需求。科学布局产业空间,严明投资强度和产出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加快推进单一型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僵尸企业淘汰退出力度,为新上项目腾出空间。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智力优势,建成佳瑞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用源宏自治区级医药研发中心,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促。着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推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成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期工程,扩大红花种植规模,延伸吉奥尼葡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农区生产工厂化。启动农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健全龙头企业与农区居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组建专业化仓储物流、后勤保障等生产性服务类公司,引导3家企业实现主辅分离。推行联合创办公司经营模式,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能力。

(二)聚焦补短板、优品质、提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提质改造,编制棚户保留区、解放路改造等5项规划设计,高起点启动滨河西区功能布局规划。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集中改造老旧管网、路灯照明等薄弱设施,加快实施水质净化厂、引黄供水等项目,建成保障性住房集中供热和华电余热利用工程,新增供热面积65万平方米。实施主城区道路贯通工程,新建兴业路、新民街等道路10公里,改造南环路、先锋街等12条破损道路。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循序渐进推动旧城区更新改造,多措并举消化房地产库存,适当调整套型结构,满足群众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提高园林绿化品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沿路添绿、沿边扩绿、沿山造绿、沿湖增绿,实施皇冠路、双拥街等道路绿化项目,加强乌阿边界防护林建设,开展西山和工业园绿化提质工程,打造沿乌海湖生态绿化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7方米。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统筹兼顾色彩搭配和层次形态,塑造一批与水体景观、街景改造交相辉映的园林绿化精品,让城市更显舒展大气。

增强城市管理能力。健全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机制,强化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行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联合执法,推进服务范围向农区和矿区延伸,实现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加强老旧、弃管小区物业管理,引进扶持具备实力的物业企业,推行菜单式服务模式,不断提高优质物业覆盖率。

(三)聚焦惠民生、兜底线、可持续,以更实的举措推动民生事业稳健前行

积极回应群众幸福期盼。各位代表,经济形势越是严峻,财力越是紧张,我们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民实事。高水平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努力让农区居民的生活更暖心。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居民增收、三产破题的着力点,全面实施涉农社区十个全覆盖扩面提质工程,依托观光旅游打造业态亮点,结合园林绿化打造生态亮点,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形态亮点,高标准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向农区,健全工程运营管护和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农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扶贫脱贫工作导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制定个性化、精准式脱贫措施,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农区贫困居民就业创业,推动呼和勃勒格片区居民整体搬迁,推进定向扶贫政策与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救助政策衔接配套,实现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合理化配置、贫困对象精准化扶持。全力实施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努力让群众居住的环境更舒心。坚持以需定建、建购并举、消化存量的思路,创新棚改安置路径,建成棚户区二期锦湖、金祥小区安置房3410套,盘活富强、益民佳苑等存量住房,稳妥有序推进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提高棚户保留区公共服务能力,开展道路改造、巷道硬化等综合整治项目,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全面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努力让群众呼吸的空气更清新。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水务监控平台,开展矿山煤层灭火工程,完成美方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改造升级华电、君正、宜化污水预处理设施,全面取缔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强化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探索建立跨区域环保执法、环境监测、应急响应三位一体协调联动机制,保障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健全普惠型民生保障网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等政策,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强化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失业问题。加强就业援助,分类精准做好大学生、搬迁居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安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充分发挥就业培训实训基地作用综合运用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手段,突出抓好就业技能资格认定培训,全年实施各类就业培训2000人次。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建成大学生创业园、残疾人创业园项目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实现成功创业500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努力扩大适龄人员参保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兜底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资源投入机制,全力保障低保对象、扶贫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群体基本生活,推进社会救助由生活救助向能力救助、单一救助向多元救助转变。

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启动青年教师沙龙,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发挥区域教研联动体、教科研基地作用,搭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中心医院委托管理新模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扶持民办医院承接公共卫生职能,培育发展健康产业和社会养老机构。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成立滨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新达社区服务中心特色中医馆。提高文体惠民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以专业性社会组织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积极举办基层文艺风采展演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书法、根雕、烫画等传统文化内涵,培育2—3个特色文化艺术品牌。启动社区五人制笼式足球场规划,开工建设室内足球馆和室外综合体育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四)聚焦强基本、防风险、促和谐,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实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健全创城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强化重点难点指标攻坚,着力提高创城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启动七五普法,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能力,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依法治安,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属地监管责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建成食品小作坊加工园区,实行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加强社区建设,新建改造5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培育壮大社会服务类组织,支持社会力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实施阳光信访,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高度关注劳资纠纷、金融债务等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风险隐患。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城区视频监控补点扩面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五)聚焦增活力、添动力、聚内力,以更强的决心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加快开放引资步伐。实行精准招商、定向招商,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实力雄厚、产业高端的央企、民企,吸引优秀企业、优质项目、优良资本向我区聚集。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围绕优势产业关联协作和循环发展方向,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前沿领先技术的精细化工、高端医药项目。积极参与乌海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谋划一批跨区域延伸配套、差异互补型项目,推动环境共治、设施共享、产业共育。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出台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资本等要素配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试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市民服务中心,审批类、服务类事项全部实行集中办理。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吸引高素质外来务工人员落户置业,提升城市集聚吸纳能力。

提高金融资产运营效益。把握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导向,策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重点投向和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打捆运作城市道路交通、棚户区配套设施等项目,多渠道争取各类建设资金,增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能力。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建立国有资产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加快组建城发投融资集团,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修订,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尽责为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务实勤政、廉洁从政五种能力,以更加扎实的工作赢得全区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为先,心无旁骛想干事。始终把尽责为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行责任清单制度,逐一厘清行政职权对应职责,明确部门责任边界,构建权界清晰、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项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让领导干部有职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成为一种常态。

为长,增智长才能干事。始终把科学理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积极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历练并举,加强新政策、新法规、新知识的学习,特别要高度关注现代经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社会治理等领域,增强争取资金、统筹协调、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让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新常态下开展工作的行家里手。

为纲,规范行为会干事。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重大执法决定事前审核、事后备案、全程记录制度,规范执法裁量权。深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科学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权力运行明晰化、规范化。

为要,敢于担当真干事。始终把务实勤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打好改进作风建设持久战。注重办好民生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入手,下大力气解决一批事关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民生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为重,遵规守纪干成事。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财政预算,严控三公经费,集中财力保稳定、保民生、保运转。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整治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清廉的政风树形象、促发展。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尽管未来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始终不变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信心,始终不变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决心,始终不变保障改善民生的恒心。我们将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努力让乌达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强,城市一年比一年美,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