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乌海市人民政府

首页> 民俗习惯

民俗习惯

                                             发布时间:2023-10-10 9:37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习、广泛流传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以下特点:稳定性,群众性和社会性、民族性和敏感性,地域性。

目前我区少数民族17个,8989人,占地区人口总数的7.33%。其中蒙古族3361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7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5628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59%

一、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把肉、烤羊肉、蒙族馅饼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食品和待客佳肴。

服饰方面,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男子冬季带羊皮帽,夏季多带前进帽,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长筒皮靴。各地婚仪不一,共同特点是新郎佩戴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体现了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

丧葬方面,一般行土葬和火葬。

娱乐方面,包括赛马、射箭、马头琴演奏、说唱“好来宝”、蒙古象棋和那达慕。“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

祭祀敖包是蒙古族的一种祭祀风俗,祭祀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祀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礼节与禁忌方面,全民族敬老蔚然成风,见面问安、让路、有难相助。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马鞭子要放在门外,一是对主人的尊重;到别人家做客,不要自己动手,需等主人盛给;吃肉时给人递刀,刀尖应向自己,刀把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有火或者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者产妇,不要进入;出蒙古包后,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主人端出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不食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来客不让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

禁忌方面,丧事忌红色和白色,而喜事忌黑色和黄色;不要在火盆上烤脚、烤鞋、袜、裤子等;参观寺院经堂、佛殿时,禁止吸烟、吐痰,不要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不得高声喧哗,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二、回族风俗习惯

在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礼拜寺渐渐统称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兰”在中国的汉文意译。“清真”一般解释为“清洁真实”。

饮食方面,以米、面为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回民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清真风味小吃享有盛誉。服饰: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衬衫、黑坎肩,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盖头,老年妇女爱穿黑色大襟衫袄,农村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

丧葬方面,普通实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埋葬。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到墓地。

节日方面,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大而隆重的节日,于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举行。在新疆地区,开斋节称为肉孜节,肉孜节是波斯语,意为斋戒。穆斯林每年都要守斋一个月。封斋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可以吃饱、喝足;日出后至太阳西下,不准进食、喝水。斋月里,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欲。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斋戒期满后,就是开斋节。这天清晨,穆斯林纷纷聚集在清真寺举行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它是具有宰牲献祭特色的节日。

礼节与禁忌方面,回族人民很讲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擦净;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尤其重视水源卫生,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让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衣或洗澡;井都加盖,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的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禁忌:忌食猪、狗、马、骡的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或自死的畜禽,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在吃馒头、烙饼、馕时,忌囫囵吃,一定要掰作两半或更多的小块吃;禁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等;禁在人前坦胸露臂;忌讳背后诽谤和议论别人的短处。

三、满族有风俗习惯

住房方面,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贵,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家中长辈多住北炕,小辈住南炕。饮食以面食为主,爱吃粘食;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完饭吃手扒肉。民族风味食品有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萨其玛”。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香酥可口,油而不腻,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服饰方面,演化较快,逐渐趋于一致,旗袍曾经流行各地,现在仍为城市女性青眯。

婚俗方面,各地差别较大,有的地方时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知道是否成功,有句俗话叫“成不成,三瓶酒”;东北南部从订婚到完婚,要经过“挺盅”、“问话”、“过桂箱”、“压炕钱”、“拜天地”、“分大小”等过程。

礼节与禁忌方面,满族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行路遇上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小辈要给长辈请安;小辈媳妇要给长辈装烟。亲友见面,握手互致问候,有的行抱腰见面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带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