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部门动态

乌达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启动乌达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来源: 乌达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08-25 17:48  浏览次数:32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826日凌晨至夜间我市有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期间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2605 时至 17 时雨势较强,过程累积降雨量为 15~4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15~20毫米。此次降雨与前期降雨落区重叠、存在叠加致灾风险,易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农田渍涝、城市内涝灾害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经过认真研判分析,决定:20258251700启动乌达区防汛级应急响应请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务必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乌达区在连续降雨后防洪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请各单位务必按照自治区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特别是对上一轮降雨中已经造成损毁的路段、河堤等基础设施,相关单位要立即行动,加快防护措施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防御能力。

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领导带班值班值守以及联合值班值守制度,各负其责,遇到险情及时处置。密切关注本轮降雨过程,发生紧急情况迅速反应,全面落实“7.18”强降雨后查漏补缺完善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强降雨防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排查隐患。各部门要做好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工作,加大重点区域检查力度,督促各单位做好室外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提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施要立即采取停止使用等管控措施,严防短时强降雨、降温等因素对交通、户外作业等造成不利影响。

夯实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强预报预警,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三个责任人”。严格落实防汛抢险救灾包保责任制,推动责任体系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单元,加强网格化管理,细化人员转移避险和安置救助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区农牧水务局做好雨情和河道水情测报。加强与阿拉善跨区域联动,实时掌握乌尔特沟上游雨情、水情信息,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各成员单位。同时,各成员单位要深刻吸取区内外山洪灾害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加强薄弱环节,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群众积极配合参与防汛救灾。做好面向群众的防汛避险信息发布和预警叫应工作,严格落实《乌达区汛期暴雨叫应工作机制》,对降雨可能造成威胁的区域,提前把宣传工作和预警叫应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每一个群众(尤其是老、弱、病、残),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老旧房屋、平房区、农区房屋等)。宣传部门要组织媒体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预防规避安全风险。

区住建局(交通)和农牧水务局要强化上一轮强降雨造成的道路、河道、护岸和护坡等灾后基础设施防范监督和巡查值守工作,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停止作业。强降雨期间,要加强乌尔特沟、道路交通的管理,密切关注降雨和上游来水情况,如发生乌尔特沟上游来水突然增大时,要提前通知镇(办)、社区和各企业,做好泄洪准备。

区农牧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交管部门等要组织力量加大巡查力度,紧盯山洪沟口、地下空间、立交桥涵、漫水路段等重点部位,加强山洪灾害影响区域、城市易涝点、涉水涉险路段的管控(尤其是上一轮降雨排查出的涉水涉险路段)。要落实《乌达区应对汛期乌尔特沟山洪引发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勤联动工作机制》,重点关注东源桥过水路面、皇冠路过水路面,相关责任人员、镇办、各部门要安排专人值守,如发现异常及时预警、报告,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阻止群众冒险涉水。交管部门要加强积水路段和易涝点的交通管控。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乌斯太降雨,加强上游观测和山洪沟来水,重点关注东源科技涵洞桥和五虎山运煤通道。

乌达区应急管理局、乌达区自然资源分局、高新区要重点加强煤矿、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汛工作,及时将相关预警信息发至企业,督促提醒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做好风险防范,防御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聚焦矿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落实强降雨期间矿区企业生产管控,必要时停止作业和涉水运输(包括通勤人员车辆),落实人员转移避险措施,全力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危化企业要采取措施防止洪水倒灌厂区,防范雨水浸淹引发的次生灾害和安全事故。督促煤矿、危险化学品企业严格落实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值班值守制度。

加强物资储备。各成员单位要对现有防汛物资进行摸排。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确保应急保障到位。

十一是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保障消息畅通。特别是要做到第一时间报告情况、边处置边报告、边核实边报告,灾害信息员做好灾害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乌达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5年8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