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内政发〔2023〕5号)要求,我区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区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乌海市第五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经过各区、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在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我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高标准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数据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及时组建普查机构。乌达区统计局将“五经普”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之一,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统计局“五经普”工作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业务协调组、数据处理组、投入产出调查组、宣传组等十五个工作组。2023年6月16日,乌达区召开“五经普”领导小组动员部署会,会议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二是普查机构向下延伸。2023年5月26日,全区9个乡镇级(镇、街道、园区)普查机构,均完成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组建,为下阶段“五经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组织保障。三是制订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五经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乌达区统计局,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为进一步细化机构及成员单位职责与分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于2023年7月7日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
二、全面摸清家底
一是高标准选聘“两员”队伍。按照区统计局印发的《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人员力量的通知》,2023年6月21日乌达区经普办圆满完成“两员”选聘工作,共选聘两员162人,其中普查指导员58人(区级指导员30人,乡镇级指导员10人,社区级指导员18人),普查员104人。“两员”队伍整体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5.4岁;文化程度较四经普有较大提升,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24人,占比93.9%;二是针对性提高“两员”力量。重点招募熟悉当地环境、有一定的普查基础的两员。从目前掌握的“两员”基本情况看,社区、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占比93.2%,部分“两员”参加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具有一定的普查业务知识。同时,各专业工作人员采取“业务讲解+实操演练+案例分析”三维结合的方式开展五经普数据填报培训会。对工业、服务业、批零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的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应付职工薪酬等经济指标解释、填报依据做详细解读,确保企业统计人员、普查员准确并熟练掌握统计口径和统计要求。督促企业统计人员、普查员认真填报数据,提高数据准确性,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五经普数据的真实性。三是强化纵向层级管理。打造区、办事处、社区、普查员的“四线”层级管理,确保基层一线工作成效。区经普办成立包联镇办业务指导组,下设9个小组,协调对接镇办,由点及面地开展指导、跟踪、监测,通过“四线”网格管理模式实现区级地域全覆盖。四是抓好落实普查经费。本着精打细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参考以往大型普查经费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结合五经普实际,编制五经普经费预算。
三、科学规范实施
一是加强重点企业数据审核。将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且营业收入超五百万以上的企业列为五经普统计数据审核的重点企业,做到即报即审,比对分析数据差异,及时核实,做到查得快、审得严、说得清,确保重点企业数据真实可信。二是开展三区数据质量互查。配合区里及其他两区核查员到抽查小区进行实地核查,重点核实单位财务数据、单位基本情况是否正确、单位是否漏填等情况。经核查,我区无漏报瞒报单位、无单位类型界定错误等基本情况,财务经济指标质量较海勃湾、海南两区较好,差错率均在5‰以下。三是开展数据联审工作。着重修改审核验收中重名重码及法产关联错误。对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之间的重名重码,及时退表,联系普查员核实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并进行改正。对于产业活动单位填报的归属法人单位与法人单位经营性收入、非经营性支出、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等不一致的法产关联错误,与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联系普查员进行确认,由普查员在小程序端统一修正并审核上报。四是核查资产负债率异常单位。重点核查资产负债率小于50%、大于100%的单位,联系相关办事处普查员核实单位的资产合计及负债合计,重点核实资产过大的单位,保证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合理区间。
四、确保数据质量
一是加大实地核查力度。各专业工作人员多次开展实地审核工作,通过现场查看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纳税申报表,核实企业财务状况填报指标,面对面指导企业统计业务,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进行修正,同时认真梳理普遍性问题,进一步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确保核查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开展指标漏填审核。联合税务,通过提供税务基础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对上报企业营业收入小于税务反馈数据、营业收入为0但税务反馈有数据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反馈企业统计人员、普查员,通过企业财务纸质报表、电子版报表、电话联系财务、实地核查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核实并修正错误,保证数据不漏填、不错填,消除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口径和范围把握不准造成的漏填漏报。三是核实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指标。联合财政,通过提供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和资产负债数据,核对行政事业单位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资产负债合计、工资福利支出等重点指标,发现数据填报存在缺项并汇总,及时反馈普查员,要求普查员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再次联系准确填报各项指标。四是核实国家下发情况模板。进一步核实并修改国家下发的本部单位类别不应填2、行业前缀53、79开头需核实控股情况等各类查询模板,同时处理国家下发名录库共享表中机构类型不一致、同名不同码、同码不同名、成立年份不一致等核实清单并填写核查结果。同时,专业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国家退回企业,深入剖析错误原因,进一步核对企业财务状况表、营业执照等数据资料,对接普查员修正错误并上报反馈。
总体来看,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689个,与2018年末相比,增长51.3%;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4719人。个体经营户5017个;个体户从业人员9901人。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689个,比2018年末增加573个,增长51.3%;产业活动单位2028个,增加761个,增长60%;个体经营户5017个(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 比重(%) | |
一、法人单位 | 1689 | 100 |
企业法人 | 1489 | 88.2 |
机关、事业法人 | 103 | 6.1 |
社会团体 | 27 | 1.6 |
其他法人 | 70 | 4.1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2028 | 100 |
第二产业 | 345 | 17.0 |
第三产业 | 1683 | 83.0 |
三、个体经营户 | 5017 | 100 |
第二产业 | 421 | 8.4 |
第三产业 | 4596 | 91.6 |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37个,占37.7%;建筑业176个,占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7个,占8.7%。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000个,占39.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83个,占39.5%;制造业160个,占3.2%(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1689 | 100 | 5017 | 100 |
农、林、牧、渔业* | 0 | 0 | 0 | 0 |
采矿业 | 20 | 1.2 | 0 | 0 |
制造业 | 110 | 6.5 | 160 | 3.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2 | 0.7 | 0 | 0 |
建筑业 | 176 | 10.4 | 261 | 5.2 |
批发和零售业 | 637 | 37.7 | 2000 | 39.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7 | 8.7 | 80 | 1.6 |
住宿和餐饮业 | 19 | 1.1 | 5 | 0.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7 | 1.6 | 126 | 2.5 |
金融业 | 2 | 0.1 | - | - |
房地产业 | 61 | 3.6 | 0 | 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0 | 8.3 | 125 | 2.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8 | 2.9 | 20 | 0.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9 | 1.1 | - |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9 | 2.3 | 1983 | 39.5 |
教育 | 60 | 3.6 | 46 | 0.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1 | 1.3 | 118 | 2.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 | 1.0 | 93 | 1.8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34 | 7.9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个体经营户个别行业影响,占比保留2位小数。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4719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1759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694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025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901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011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5789人,占45.5%;采矿业2723人,占7.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2669人,占7.7%。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002人,占30.3%;批发和零售业2858人,占28.9%;建筑业2376人,占24.0%(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人) |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人)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34719 | 11759 | 9901 | 6011 |
农、林、牧、渔业* | 0 | 0 | 0 | 0 |
采矿业 | 2723 | 407 | 0 | 0 |
制造业 | 15789 | 4045 | 0 | 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824 | 498 | 281 | 80 |
建筑业 | 1475 | 391 | 0 | 0 |
批发和零售业 | 2147 | 970 | 2376 | 104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82 | 394 | 2858 | 1889 |
住宿和餐饮业 | 162 | 111 | 130 |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21 | 50 | 107 | 62 |
金融业 | 45 | 21 | 170 | 42 |
房地产业 | 1168 | 676 | -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75 | 252 | 0 | 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78 | 67 | 212 | 13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77 | 195 | 41 | 2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742 | 414 | 0 | 0 |
教育 | 1680 | 1317 | 3002 | 217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14 | 698 | 78 | 6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8 | 26 | 268 | 149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669 | 1227 | 378 | 346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包括从事铁路运输业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表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不包括自治区直管单位从业人员。 |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14.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67.69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6.46亿元.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94.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66.56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27.78亿元。
2023年,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16.5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380.63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35.91亿元。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214.15 | 694.34 | 516.54 |
农、林、牧、渔业* | - | - | - |
采矿业 | 144.23 | 140.8 | 121.30 |
制造业 | 480.43 | 275.99 | 224.8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20.09 | 34.35 | 24.52 |
建筑业 | 22.94 | 15.42 | 9.99 |
批发和零售业 | 145.03 | 96.21 | 116.6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53 | 11.02 | 12.47 |
住宿和餐饮业 | 0.22 | 1.02 | 0.2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66 | 0.34 | 0.65 |
金融业 | - | - | - |
房地产业 | 47.48 | 47.76 | 1.7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6.11 | 30.47 | 2.3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62 | 4.47 | 0.8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6.30 | 22.32 | 0.2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1 | 0.39 | 0.55 |
教育 | 0.12 | 0.04 | 0.0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21 | 0.22 | 0.0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7 | 0.04 | 0.0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13.48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42个,比2018年末增长20.3%;从业人员20336人,比2018年末增长45.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40个,占98.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0212人,占99.4%。(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42 | 20336 |
内资企业 | 140 | 20212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NA | NA |
外商投资企业 | NA | NA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0个,制造业110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2个,分别占14.1%、77.5%和8.4%。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5.4%、14.1%和10.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2723人,制造业15789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24人,分别占13.4%、77.6%和9.0%。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59.5%、13.4%和6.5%。(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42 | 20336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0 | 2723 |
食品制造业 | NA | NA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NA | NA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NA | NA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NA | NA |
家具制造业 | NA | NA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NA | NA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NA | NA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NA | NA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 | 1150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6 | 12109 |
医药制造业 | NA | NA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NA | NA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 | 12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5 | 546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金属制品业 | 8 | 7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8 | 59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5 | 3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NA | NA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NA | NA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NA | NA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10 | 4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 | 1328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 | 496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44.7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0.1%;负债合计451.1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7.2%。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0.63亿元,比2018年增长54.9%。(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844.76 | 451.15 | 370.63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44.23 | 140.80 | 121.30 |
食品制造业 | NA | NA | NA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NA | NA | NA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NA | NA | NA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NA | NA | NA |
家具制造业 | NA | NA | NA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NA | NA | NA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NA | NA | NA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NA | NA | NA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2.33 | 13.88 | 36.79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00.19 | 224.15 | 150.12 |
医药制造业 | NA | NA | NA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NA | NA | NA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27 | 0.24 | 0.0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32 | 4.07 | 23.09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NA |
金属制品业 | 0.28 | 0.19 | 0.24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0.47 | 0.31 | 0.64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35 | 0.63 | 0.8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NA | NA | NA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NA | NA | NA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NA | NA | NA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16 | 0.08 | 0.26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01.46 | 24.64 | 22.07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8.64 | 9.71 | 2.44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烧碱(折100%) | 万吨 | 53.7 |
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 | 万吨 | 178.7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68.6 |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原煤 | 亿吨 | 0.11 |
天然气 | 亿立方米 | 0.3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65.2 |
其中: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64.1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15 |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76个,比2018年末增长208.8%;从业人员1475人,比2018年末增长13.5%。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76个,占1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1475人,占100%。(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76 | 1475 |
内资企业 | 176 | 1475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8.4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3.07%,建筑安装业占17.6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0.9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44.3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1.12%,建筑安装业占12.68%,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1.86%。(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76 | 1475 |
房屋建筑业 | 50 | 654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23 | 164 |
建筑安装业 | 31 | 187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72 | 47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9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9.6%;负债合计15.4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0.2%。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详见表3-8)
表3-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2.94 | 15.48 | 9.99 |
房屋建筑业 | 8.73 | 7.30 | 6.15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7.04 | 2.37 | 0.70 |
建筑安装业 | 0.52 | 0.42 | 0.27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6.66 | 5.33 | 2.87 |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区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区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3位小数。
[5]表中个别行业因单位个数较少的分组数据,避免泄露企业信息,数据指标用“NA”表示或用—表示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37个,从业人员214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4.1%和19.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85.6%,零售业占14.4%。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86.8%,零售业占13.2%(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 从业人员 | |
(个) | (人) | |
合 计 | 637 | 2147 |
批发业 | 545 | 1864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 |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2 | 47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357 | 1304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160 | 463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 - |
其他批发业 | 16 | 50 |
零售业 | 92 | 28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8 | 14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6 | 9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5 | 5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6 | 124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16 | 35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3 | 22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0 | 10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8 | 64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0%。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5.0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27.7%;负债合计96.2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6.5%。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6.67亿元,比2018年增长97.0%(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 负债合计 | 营业收入 |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合 计 | 145.03 | 96.21 | 116.68 |
批发业 | 144.30 | 95.63 | 115.39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 | - |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0.78 | 0.79 | 0.40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37.31 | 91.33 | 110.82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5.68 | 3.19 | 3.52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 - | - |
其他批发业 | 0.52 | 0.32 | 0.65 |
零售业 | 0.73 | 0.58 | 1.28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0.06 | 0.06 | 0.04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0.03 | 0.02 | 0.03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NA | NA | NA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0.16 | 0.12 | 0.49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0.23 | 0.19 | 0.24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0.08 | 0.09 | 0.17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0.05 | 0.03 | 0.03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0.11
| 0.07 | 0.28 |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47个,从业人员148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3.3%和55.8%(详见表4-4)。
表4-4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47 | 1482 |
道路运输业 | 126 | 1127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NA | NA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17 | 288 |
邮政业 | 3 | 13 |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5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6.4%;负债合计11.0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3.2%。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比2018年增长30.5%(详见表4-5)。
表4-5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4.53 | 11.02 | 12.47 |
道路运输业 | 9.94 | 8.89 | 11.18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NA | NA | NA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4.11 | 1.70 | 1.08 |
邮政业 | 0.04 | 0.01 | 0.05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9个,从业人员16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2%和14.9%。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31.6%,餐饮业占68.4%。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9.6%,餐饮业占70.4%(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 从业人员 | |
(个) | (人) | |
合 计 | 19 | 162 |
住宿业 | 6 | 48 |
旅游饭店 | - | - |
一般旅馆 | 5 | 48 |
民宿服务 | - | - |
其他住宿业 | NA | - |
餐饮业 | 13 | 114 |
正餐服务 | 11 | 95 |
快餐服务 | NA | NA |
其他餐饮业 | - | -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2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8.8%;负债合计1.0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48.9%。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比2018年增长117.5%(详见表4-7)。
表4-7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 负债合计 | 营业收入 |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合 计 | 0.22 | 1.02 | 0.24 |
住宿业 | 0.15 | 0.12 | 0.08 |
旅游饭店 | - | - | - |
一般旅馆 | 0.15 | 0.12 | 0.08 |
民宿服务 | - | - | - |
其他住宿业 | - | - | - |
餐饮业 | 0.07 | 0.90 | 0.16 |
正餐服务 | 0.06 | 0.90 | 0.15 |
快餐服务 | NA | NA | NA |
其他餐饮业 | - | - | - |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7个,从业人员12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0%和45.7%(详见表4-8)。
表4-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27 | 121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2 | 6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8 | 26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 | 89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71.1%;负债合计0.3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38.8%。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65亿元,比2018年增长135.3%(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0.66 | 0.34 | 0.65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 | -- | 0.01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0.09 | 0.09 | 0.07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57 | 0.25 | 0.58 |
注: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61个,比2018年末增长125.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7个,比2018年末下降5.6%;物业管理企业29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8个。
2023年末,全国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68人,比2018年末增长37.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8人,比2018年末下降37.2%;物业管理企业1023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7人(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61 | 1168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7 | 98 |
物业管理 | 29 | 1023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8 | 17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7 | 30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7.4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6.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3%。物业管理企业0.39亿元。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7.76亿元。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比2018年下降70.9%(详见表4-11)。
表4-1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7.48 | 47.76 | 1.72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46.9 | 47.1 | 1.0 |
物业管理 | 0.39 | 0.32 | 0.70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NA | 0.01 | NA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0.19 | 0.33 | 0.02 |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9个,从业人员87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0.4%和41.9%。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27.3%,商务服务业占72.6%。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25.6%,商务服务业占74.3%(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39 | 870 |
租赁业 | 38 | 223 |
商务服务业 | 101 | 647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6.1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718.9%。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0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4.20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0.4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672.1%。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比2018年增长257.0%(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06.11 | 30.47 | 2.32 |
租赁业 | 1.91 | 1.43 | 1.31 |
商务服务业 | 104.20 | 29.04 | 1.01 |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区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区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3]表中个别行业因单位个数较少的分组数据,避免泄露企业信息,数据指标用“NA”表示或用—表示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48个,从业人员278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44个,从业人员22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238.5%和278.3%(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44 | 227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5 | 8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8 | 195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1 | 24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5.2%;负债合计4.4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8.6%。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82亿元,比2018年下降10.9%(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62 | 4.47 | 0.82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0.95 | 1.02 | NA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3.37 | 3.13 | 0.72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0.30 | 0.32 | 0.10 |
注: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9个,从业人员47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8.3%和102.1%。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个,比2018年末下降50%;从业人员308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3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38.1%;负债合计22.3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3.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比2018年下降74.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58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53亿元。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5个,从业人员74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69.2%和增长14.7%(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5 | 742 |
居民服务业 | 18 | 74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6 | 71 |
其他服务业 | NA | NA |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1亿元,与2018年末下降6.5%;负债合计0.3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3.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55亿元,比2018年增长28.7%(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11 | 0.39 | 0.55 |
居民服务业 | 0.15 | 0.06 | 0.08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0.27 | 0.26 | 0.13 |
其他服务业 | 0.69 | 0.07 | 0.34 |
注: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60个,从业人员1680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1个,从业人员1504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12亿元, 比2018年末增长68.9%。负债合计0.0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3.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08亿元,比2018年增长559.5%。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7.0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66亿元。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21个,从业人员1014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4个;从业人员937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2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5.6%;负债合计0.2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10.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09亿元,比2018年增长2.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4.46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01亿元。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17个,从业人员48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5个,从业人员2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75%和下降80.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07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86.2%;负债合计0.0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9.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05亿元,比2018年下降48.6%。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02亿元。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134个;从业人员2669人。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3.48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3]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区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区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5月31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0.9%。其中,新材料产业3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3.3%;绿色环保产业4个,占44.4%。
二、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2.61亿元,比2018年增长38.3%;R&D经费与生产总值之比为1.5%。
三、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4个,比2018年末增长14.9%;从业人员150人,比2018年末下降36.7%;资产总计0.26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2.7%。
2023年末,全区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1个,从业人员13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0%和23.9%;资产总计0.2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87.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亿元,比2018年增长89.3%。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个,从业人员15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76.9%和88.3%;资产总0.005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97.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027万元,比2018年下降76.9%。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乌达区统计局
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
根据乌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分街道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巴音赛街道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590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34.9%;滨海街道455个,占26.9%;新达街道161个,占9.5%。
2023年末,巴音赛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699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的34.5%;滨海街道542个,占26.7%;新达街道199个,占9.8%。(详见表7-1)。
表7-1 按街道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1689 | 100.0 | 2028 | 100.0 |
三道坎街道 | 101 | 6.0 | 120 | 5.9 |
五虎山街道 | 46 | 2.7 | 56 | 2.8 |
新达街道 | 161 | 9.5 | 199 | 9.8 |
巴音赛街道 | 590 | 34.9 | 699 | 34.5 |
梁家沟街道 | 124 | 7.3 | 160 | 7.9 |
苏海图街道 | 43 | 2.6 | 58 | 2.9 |
滨海街道 | 455 | 26.9 | 542 | 26.7 |
乌兰淖尔镇 | 38 | 2.3 | 47 | 2.3 |
乌达经济开发区 | 131 | 7.8 | 147 | 7.2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街道是:乌达经济开发区17455人,其中女性4566人;滨海街道 5550人,其中女性2565人;巴音赛街道 4920人,其中女性2240人。(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34719 | 11759 |
三道坎街道 | 1010 | 257 |
五虎山街道 | 1658 | 263 |
新达街道 | 1064 | 625 |
巴音赛街道 | 4920 | 2240 |
梁家沟街道 | 1271 | 731 |
苏海图街道 | 1275 | 196 |
滨海街道 | 5550 | 2565 |
乌兰淖尔镇 | 516 | 316 |
乌达经济开发区 | 17455 | 4566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移动门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