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就业服务中心、复兴社区和君正职业培训学校,延文龙详细询问了企业招聘岗位、应聘者求职意向和产业工人培训等情况。他说,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行动,优化整合团委“青年夜校”、残联职业培训基地等平台资源,从产业拉动、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培训促进等方面创新举措,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打造具有乌达特色的就业服务品牌。要落实好各项稳就业举措,聚焦地区主导产业、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市场需求,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精准靶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灵活性就业岗位,壮大新业态就业群体,多维度提升就业服务效能。要精准摸清辖区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特长等就业底数,分门别类为求职者提供多元岗位信息,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要深化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培训与区内重点企业密切合作,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动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增强产业发展与就业协同性,合力助推乌达就业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移动门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