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乌海市人民政府

首页> 首页 > 区内要闻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刊发重要文章 鏖战“三北”

发布时间:2024-05-23 09:32:1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

万物繁茂,夏意渐浓。在横亘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一条战线东西跨度达2000多公里的沙海鏖战早已吹响冲锋号。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去年6月,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在内蒙古召开,会上发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号召,提出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

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今年开年攻坚战即全面打响,广大干群走向治沙一线,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全面动员一体推进

自西向东看,内蒙古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等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沙地。作为生态脆弱区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干部群众接力奋战,防沙治沙成就令人瞩目。

为落实好新的战略部署,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去年底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专门把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列为自治区重点工程。

为加强组织指挥,内蒙古还成立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全区103个旗县区均纳入实施范围。

在自治区的统一组织调度下,各地提前规划治理项目,筹措机械、沙障原料、树苗、草种、人力,有力保障三大标志性战役一开春即全面打响。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项目区,切沙柳、挖沟槽、打沙障……开春后,数以千计的治沙人员即开进沙海。“我们这里春季短,时间窗口不等人。”杭锦旗林草局副局长李树鹏说,今年开工建设的是库布其沙漠北缘188公里防沙护河锁边林带和腹地240公里风沙路径阻隔带等项目,主要采取工程固沙、造林种草等措施防沙治沙,以全面阻止沙漠南移北扩。近期,内蒙古的各个治沙片区都在抓住时令和墒情植树种草。

今年内蒙古还以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区域为重点,安排资金建设40处柠条、沙柳、沙棘、梭梭等沙生灌木苗木的保障性苗圃,以全力保障治沙用苗需求。此外,内蒙古还创新支持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承担防沙治沙任务,积极推行“以工代赈”,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

3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又发布2024年第2号总林长令,对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作出具体部署。为组织好工程大会战,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还兵分十路,分别深入12个盟市的防沙治沙工程现场,靠前指挥、参战督战。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今年内蒙古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力争到2030年全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时,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既能治理生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群众收入,还能达到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鏖战号角响彻沙海

内蒙古境内的黄河“几字弯”区域,涉及阿拉善、乌海、鄂尔多斯等7个盟市的35个旗县区,沙化土地总面积2.27亿亩,是沙化土地较集中、程度较重的地区和辐射区域大的风沙源。

铺设草方格沙障、挖坑植苗、浇水填土……在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沙丘扩张区等7个治沙项目区,3月以来,由社会各界组成的植树大军正忙着种梭梭等乡土草和灌木,一派繁忙景象。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盘踞在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有“握手”之忧。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说,今年一开春,阿拉善盟就全面启动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规划治沙总面积621.3万亩。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毛乌素沙地的大部和库布其沙漠位于这个市境内。今年,鄂尔多斯市集中资金、集中资源、集中连片建设库布其沙漠东段歼灭治理区、毛乌素沙地下风口阻沙带及周边裸沙治理区等标志性工程,进一步提高治理项目区林草覆盖率。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的治沙现场,由数千名干部、企业职工和农牧民组成的治沙大军激战正酣,在忙碌的身影背后,纵横交错的网格沙障在沙丘上铺展开来,网格中已栽下沙柳、花棒、柠条、樟子松等灌木、乔木的幼苗。

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位于毛乌素沙地的上风口。今年3月下旬,“鄂托克前旗2024年毛乌素沙地治理集中攻坚行动(第一批项目)”大会战全面展开,旗领导带头,组织全旗党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牧民、学生等各方人力参与会战。

鄂托克前旗委书记王羽强说,全旗尚有70万亩裸露沙地待治理,2024年计划治理25万亩,并尽快完成剩余治理工作,努力啃下毛乌素沙地治理“硬骨头”。

划线、压沙障、挖坑……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区,近百名治沙工人顶着大风,奋战在治沙一线。大林镇枕头村村民杨广志说,没开春大伙就准备上了,最近在种樟子松、榆树、沙棘等耐旱树种。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总面积7760万亩,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中面积最大的沙地。其中,通辽市境内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9%,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区。今年,该市计划治沙400万亩,预计10月底完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永泉说,入春后,各地迅速行动,大伙正拿出一天掰成两天用的状态,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推进防沙治沙大会战,全年计划高质量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500万亩以上。

誓让沙海变“绿海”“蓝海”

黄沙之中,一排排闪着银光的钢架格外引人注目,工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忙着运送和安装光伏板……眼下,乌兰布和沙漠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正加紧施工。

“光伏板可以遮阴,减少水分蒸发。板间空地上种上乡土草和果树,既能固沙,又能生产牲畜饲料和药材、水果。”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乌兰布和沙漠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的光伏板间距为12米、板下高度为1.8米,空间足够灌木、草等植物生长,草方格中将种植梭梭等耐旱植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肉苁蓉等特色种植、养殖项目,从而实现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共赢。

沙漠、沙地地广人稀,蕴藏着巨大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以“改革的思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跳出治沙看治沙”,决策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力求把“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合为一体,统筹推进增绿、增能、增收,取得“1+1>2”的效果。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多万亩。据介绍,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将大规模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把沙海变为“绿海”和新能源“蓝海”。

在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沙戈荒”12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一、二期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上百台推土机、吊车等机械设备正抓紧作业,打桩机将一根根6米长的水泥柱间隔整齐地插入地下。内蒙古华电腾格里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安牧宁说,今年计划分两期实施200万千瓦光伏项目,结合铺设草方格、种植梭梭等措施,基地建成后,每年除了输出上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还能固沙5万亩。

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阿拉善盟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清洁能源装机2750万千瓦,先期重点治理沙漠面积288.4万亩。今年3月以来,纳入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光伏长城”工程的26个新能源项目也相继开工,总装机达2024万千瓦,年内可新增防沙治沙面积195万亩。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额登毕力格表示,鄂尔多斯市统筹生态保护和新能源开发,集中连片打造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库布其腹地风沙路径阻隔带、毛乌素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及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等标志性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0万亩。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当前推进防沙治沙的责任和任务。全区正全力推进,全面动起来、干起来。”陈永泉说。

(记者  任会斌  李云平  王雪冰  连振  贺书琛  张晟)

(原载5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顶部